工业用水与废水

INDUSTRIAL WATER & WASTEWATER

  • 1973年
  • 1972年

专论与综述

  • 半导体超纯水中尿素检测与去除技术

    刘澈;刘昌达;孙文俊;张立成;张元娜;徐冉龙;

    半导体技术的蓬勃发展伴随着大量超纯水需求,确保超纯水稳定高品质制备对半导体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半导体超纯水制备的挑战在于尿素等小分子有机物的少量残留即可对产品质量和产量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而超纯水制备过程中如何实现尿素的痕量检测和高效去除至关重要。总结了质谱、光谱和多参数联用等技术在低浓度尿素检测方面取得的进展,重点介绍了尿素在线检测技术的特点与优势,对比分析了目前超纯水制备中去除尿素的传统工艺和新技术突破,包括膜分离和新型酶包覆膜技术、吸附技术和新吸附材料、高级氧化和新型真空紫外技术等,为超纯水制备过程中尿素检测和去除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2025年05期 v.56;No.270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基于体系参数优化提升工业废水电絮凝处理效率的研究进展

    刘奕尔;徐晨;魏思佳;蒋黎妮;张维;

    电絮凝可原位产生絮凝剂,无需加入任何化学试剂,污泥产量小,絮凝过程精确可控,被称为绿色水处理技术。适宜的处理条件能够最大程度上提升处理效果,同时避免能源的浪费。基于电絮凝技术原理和体系构建因素,重点阐述电极材料类型、形状及其布置方式、运行参数等对各类工业废水电絮凝处理效率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并对电絮凝的发展做出展望。

    2025年05期 v.56;No.270 8-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给水处理

  • 改性羧甲基纤维素包覆活化铁炭凝胶球去除水中六价铬的研究

    刘智;王晓东;赵立信;

    采用化学还原与凝胶固定化技术,利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改性活性炭零价铁复合材料,并将其分散于聚乙烯醇(PVA)改性的羧甲基纤维素(CMC)凝胶中,制成改性羧甲基纤维素包覆活化铁炭凝胶球(Fe~0-C/CTAC@CMC-PVA)。研究了改性羧甲基纤维素包覆活化铁炭凝胶球对地下水中Cr(Ⅵ)的去除效果,探究了凝胶球类型、凝胶球投加量、水质参数、 Cr(Ⅵ)初始浓度对Cr(Ⅵ)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改性羧甲基纤维素包覆活化铁炭凝胶球对Cr(Ⅵ)的去除效果最好;凝胶球投加量越多去除效果越好,酸性条件下对Cr(Ⅵ)的去除效果大于碱性;初始Cr(Ⅵ)浓度越低,去除率、反应速率、饱和去除量越高;SO_4~(2-)、 PO_4~(3-)和CO_3~(2-)等共存离子会抑制凝胶球对水中Cr(Ⅵ)的去除。

    2025年05期 v.56;No.270 14-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2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废水处理及回用

  • 太阳光催化氧化处理油气田压裂返排液试验研究

    刘凯文;姚兰;杨迅;王宇涵;李向伟;陈武;

    为了探究太阳光照压裂返排液脱色去浊机理,研究了太阳光照不同氧化体系对甲基紫的脱色效果和脱色机制,结果表明,在H_2O_2投加量为333.0 mg/L的条件下,太阳光+H_2O_2体系、太阳光+H_2O_2+FeSO_4体系在反应10 h后脱色率分别为79.65%、 100%,太阳光+100 mg/L过碳酸钠体系在反应100 min后的脱色率为98.28%,发挥脱色作用的活性物种主要是~1O_2、和O_2~-·。压裂返排液中添加166.5 mg/L H_2O_2后,太阳光照150 min,去浊率能达到70.21%;压裂返排液中添加166.5 mg/L H_2O_2、 40 mg/L FeSO_4后,太阳光照150 min,去浊率能达到92.38%,研究表明该体系产生了·OH、~1O_2和O_2~-·,其中~1O_2和O_2~-·起主要作用。太阳光+H_2O_2+FeSO_4构成的光-Fenton体系提高了活性物质向~1O_2和O_2~-·的转化。

    2025年05期 v.56;No.270 21-26+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8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电镀废水反硝化复合碳源优选及粗甘油协同增效研究

    张惠敏;江文;王志忠;姜磊;王立平;施梓健;伍发伟;

    针对电镀废水处理中碳源不足制约脱氮效率的核心问题,系统评估了复合碳源A、 B、 C及其复配体系的反硝化效能与经济性。通过实验室测定单一及复配碳源的反应参数,并结合宁波某电镀废水厂的工程验证,结果表明,碳源A、 B对硝态氮去除率超98%,而碳源C的去除率仅为46.41%; A、 C碳源以体积比为1:1复配后脱氮率显著提升,同时亚硝态氮峰值降低63%~76%,且复配体系吨水成本较A明显降低。工程应用中,碳源B对总氮的去除率达到85.83%、对总磷的去除率达到79.95%,且成本进一步优化。研究证实以乙二醇等多元醇为原料的碳源具备良好的反硝化性能,以粗甘油为原料的复合碳源具备低成本、高兼容性优势,能与其他碳源复合获得良好反硝化性能,为电镀废水脱氮提供了技术经济双优解决方案。

    2025年05期 v.56;No.270 2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羊毛角蛋白/凹凸棒石对染料废水的吸附性能研究

    张苗;陈尚增;曾阳;魏玉娟;

    以废弃羊毛为原料,与凹凸棒石复合制备羊毛角蛋白/凹凸棒石复合海绵材料,并讨论了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以及对罗丹明B染料废水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在凹凸棒石含量为25.2%(WK/AP-3)时,强度可达0.14 MPa,应变(塑性)20%;在温度为25℃,pH值为中性的条件下,12 h达吸附平衡,最大理论吸附容量达到6.37 mg/g,弱碱性条件(pH=8)更有利于吸附;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是化学反应控制的单层吸附过程。吸附过程自发、吸热,高温有利于吸附。

    2025年05期 v.56;No.270 33-3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2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硝化系统抑制后生物强化策略快速恢复的应用研究

    秦松;彭曼;

    针对石油化工类废水处理中硝化系统受毒性物质抑制后长期难以恢复的问题,探究生物强化策略实现其快速恢复的可行性及恢复过程中关键性问题。通过设置试验组(间歇式菌种投加)与对照组(不投加菌种),采取同步控制系统内石油类、硫化物、游离氨抑制物浓度、优化工艺参数等措施,测定两组好氧池出水氨氮、 COD、p H值等指标,并观察生物镜检原后生动物变化情况。结果显示,5 d内生物强化试验组好氧池出水氨氮的质量浓度由64.11 mg/L降至1 mg/L以下,期间来水波动时亦稳定达标,逐渐出现原后生动物。未投加菌种的对照组闷曝2周时间未有明显好转,经接种试验组活性污泥7 d后好氧池内氨氮的质量浓度由63.81 mg/L降至1.36 mg/L,验证了生物强化后硝化系统具备良好的适应性及硝化效能稳定性。研究表明,明确硝化系统崩溃诱因、精准识别抑制物种类是实现快速恢复的前提,管控进水抑制物浓度,结合生物强化策略与工艺参数优化是核心手段。

    2025年05期 v.56;No.270 39-4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3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技术与经验

  • HPB技术应用于氧化沟不停水提标扩容改造

    陈晓;巢真;文武;韩洪波;文敏;

    湖南省某污水处理厂现状一期工程设计规模为2×10~4 m~3/d,采用氧化沟工艺,出水执行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一级A标准。采用高浓度复合粉末载体生物流化床技术(HPB)强化AAO工艺对氧化沟进行原位扩容改造,同时扩建高效沉淀池及新建反硝化深床滤池,改造期间不停水、不减产。改造后运行结果表明,处理规模从2×10~4 m~3/d提升到4×10~4 m~3/d,在实际进水ρ(COD)≤285.00 mg/L,ρ(BOD_5)≤126.30 mg/L,ρ(NH_3-N)≤14.80 mg/L,ρ(TN)≤25.30 mg/L,ρ(TP)≤7.15 mg/L,ρ(SS)≤234.00 mg/L情况下,出水ρ(COD)≤13.00 mg/L,ρ(BOD)≤3.30 mg/L,ρ(NH_3-N)≤0.36 mg/L,ρ(TN)≤6.65 mg/L,ρ(TP)≤0.22 mg/L,ρ(SS)≤3.00 mg/L,出水稳定达到DB43/T 1546—2018《湖南省城镇污水处理厂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一级标准,达到提标扩容改造目标。

    2025年05期 v.56;No.270 45-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8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FCDI耦合PIM技术分离氟离子的研究与应用

    宋春灵;田义虎;刘飞;

    为了探究聚合物包容膜(PIM)分离氟离子的可行性并优化相关工艺参数,考察了流动电极电容去离子(FCDI)耦合PIM技术分离氟离子的效果,探讨了FCDI-PIM系统的构建、优化及其在氟离子分离中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当电流密度为0.67 mA/cm~2时,选择性最好,此时分离系数达到3.2, FCDI过程能够实现选择性去除氟化物,几乎不受氟离子浓度的影响。与传统除氟技术相比,FCDI-PIM体系在氟离子分离效率、选择性和能耗方面均表现出显著优势。优化后的系统可实现86.1%的氟离子去除率,F~-/Cl~-分离系数最高可达3.2,为高效、低成本的分离氟离子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

    2025年05期 v.56;No.270 5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8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火电厂脱硫废水热法浓缩处理工艺技术经济对比分析

    苏醒;武林;张兴凯;魏勇;韩耀;

    根据采用热源或换热形式的不同,火电厂脱硫废水的热法浓缩处理工艺有低温烟气蒸发浓缩、低温多效闪蒸浓缩和以空气为载体蒸发浓缩等多种形式。不同热法浓缩处理工艺的能耗水平、占地面积、运维工作量和运行成本差别较大,在工程应用中需要结合脱硫废水量、热源条件、场地情况等进行全面对比分析和论证。以某火电厂脱硫废水浓缩减量处理项目为例,开展了多种热法浓缩处理工艺的方案设计,并从水质要求、占地面积、投资成本、药耗成本、运维工作量等多个维度详细对比分析了不同热法浓缩处理工艺的技术经济可行性。对于2×600 MW机组,脱硫废水量为15.6 m~3/h,并且改造场地较为紧张的情况,以空气为载体蒸发浓缩处理工艺占地面积仅为150 m~2左右,药耗成本约为1.2元/m~3,并且运维工作量相对较低,具有较大的优势。以空气为载体蒸发浓缩处理系统实施投运后,浓缩倍数能够达到3.4以上,吨水运行电耗低于15 kW·h,热媒水循环量为650 m~3/h,系统运行过程中浓缩塔体、废水换热器、余热利用换热器及管道基本无结垢现象,达到预期效果。

    2025年05期 v.56;No.270 59-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4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基于STAAD Pro的海水淡化模块海运工况结构安全性分析

    马晓雯;唐哲;童中明;伍开玉;钟琦;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模块化技术在石油和化工行业得到广泛应用,模块化装置完成设备、管道、阀门、仪表、电气及结构等专业的组装后,在运输到现场的过程中,通常会经历海洋运输过程,如何保证模块在海运工况中结构的安全性,避免运输过程中因过大变形导致失稳或局部破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提出一种基于STAAD Pro软件对模块化结构在海运工况下进行结构分析的方法,为模块海运的结构安全评估提供了参考。

    2025年05期 v.56;No.270 6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6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期刊联合征订

  • 欢迎订阅2026年《工业用水与废水》杂志

    <正>◆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化工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CACJ中国应用型核心期刊◆全国石油和化工百强榜期刊《工业用水与废水》杂志由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管、主办,全国化工给排水设计技术中心站承办。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CN 34-1204/TQ,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9-2455。《工业用水与废水》杂志创刊于1964年,是国内创刊最早的工业给水排水、水处理专业期刊。

    2025年05期 v.56;No.270 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欢迎订阅2026年《净水技术?》杂志

    <正>●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核心学术期刊(A)●开发获取期刊数据库(DOAJ)●华东地区优秀期刊CN 31-1513/TQISSN 1009-0177邮发代码:4-652官方网址:www.jsjs1982.com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净水技术》(创刊于1982年)每月25日出版,是我国市政给排水和工业水处理领域最具知名度和权威性的国家核心期刊之一。国内外公开发行,侧重报道我国市政给排水和工业水处理中的科技创新和实践,理论与实践并重,常设栏目“大家之言”获评华东地区期刊优秀栏目。

    2025年05期 v.56;No.270 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施工、设备与材料

  • 煤化工废水副产硫酸钠特性分析及硫酸钠盐双极膜制酸碱研究

    张忠翼;王立志;石国华;吕宗玮;

    针对煤化工废水近零排放过程中副产硫酸钠杂质复杂、资源化利用程度不高的问题,选取4家煤化工企业废水近零排放系统产生的副产无机工业硫酸钠为研究对象,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和能谱分析(EDS)对其形貌、结构和元素组成进行表征,并开展双极膜电渗析(BMED)批次与连续试验,考察硫酸钠转化制酸碱的性能。结果表明,4种样品均含苯酚类有机物,硫酸钠纯度由高至低分别为99.78%(样品4)、 98.78%(样品2)、 96.41%(样品1)和94.78%(样品3)。选择纯度较高的样品4进行硫酸钠盐双极膜制酸碱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处理2个批次时综合效果最优,硫酸质量分数达19.2%(氢离子浓度为4.41 mol/L),氢氧化钠质量分数为10.8%(氢氧根浓度为2.99 mol/L),能耗为2.0~3.0 kW·h/kg。连续试验发现,在补料条件下可制得更高浓度酸碱,但会导致能耗增加。

    2025年05期 v.56;No.270 7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9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工程实例

  • 鲁奇炉煤气化废水处理工程实例

    左雄;张静雯;丰元;栗勇田;

    鲁奇炉煤气化废水成分复杂,含有高浓度的酚类等有毒难降解有机物,处理难度较大。以新疆某煤化工企业鲁奇炉煤气化废水处理工程为例,采用“惰性气体预处理除油技术、间歇多循环专利生化处理技术、高级氧化结合生化的深度处理技术”为核心的处理工艺,出水水质达到GB/T 19923—2024《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中关于再生水用作循环冷却系统补充水的水质标准。项目的单位投资成本约为3 333元/m~3,单位运行成本可控制在5元/m~3以内。该研究结果可为类似鲁奇炉煤气化废水处理提供参考。

    2025年05期 v.56;No.270 77-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8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两级AO-高效沉淀池-V型滤池工艺处理合成氨废水工程实例

    肖强;张晓丽;刘宝杰;李士安;

    针对合成氨废水氨氮和总氮浓度较高、 COD_(Cr)和BOD_5浓度偏低的特点,采用两级AO-高效沉淀池-V型滤池工艺进行处理。工程运行结果表明,当进水COD_(Cr)、氨氮和总氮质量浓度分别为504.0~627.6、 120.4~171.5、 158.0~197.9 mg/L时,出水COD_(Cr)、氨氮和总氮质量浓度分别为22.5~39.2、 0.6~2.3、 7.7~12.4 mg/L,达到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一级A标准要求,可达标排放或进一步回收利用。

    2025年05期 v.56;No.270 8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废铅酸电池拆解废水零排放工程应用实例

    尹立辉;苏慧超;薛喜东;邵天宝;冯涛;王可宁;

    针对某废铅酸电池拆解冶炼企业废水含硫酸和Pb~(2+)浓度高的特点,采用熟石灰中和-絮凝沉淀-多介质过滤-超滤-软化-反渗透-电渗析-蒸发结晶的组合处理工艺。从工程调试和运行的角度分析了系统运行效果,结果表明:经熟石灰中和至超滤的处理产水满足GB 31574—2015《再生铜、铝、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在调整pH值至10.8, Na_2CO_3、重金属捕捉剂、 PAC和PAM投加量分别为2 585、 1.45、 65和6 mg/L时,硬度和Pb~(2+)的去除率分别达94.75%和96.25%,浊度为0.2 NTU。再经反渗透、电渗析以及蒸发浓缩结晶系统处理后实现了废水的净化回用和盐的浓缩结晶,产盐量约为130 kg/h。

    2025年05期 v.56;No.270 89-94+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4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环境评价

  • 昆明市政污泥重金属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价

    赵荣龙;吴玉萍;魏宇宁;

    为分析污泥中重金属含量水平和污染特征,并对重金属潜在风险进行评价,选择昆明市主城区8座生活污水处理厂脱水污泥进行分析检测。利用数据科学算法平台系统(SPSSAU)对污泥重金属进行皮尔逊相关性分析,通过3种方法评价污泥中重金属污染风险程度。结果表明:Cd、 Cu、 Ni、 Pb、 As可能存在相同污染源;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显示有1个厂污泥属于轻度污染,其余7个厂污泥均属于安全或警戒级别;单因子潜在生态风险程度为Hg > Cd > Cu > As > Zn > Pb > Cr > Ni,各厂污泥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等级为较重风险或严重风险;地累积指数法分析表明Cd、 Zn、 Hg为中度污染,其他重金属生态风险程度较低,属于无污染或低污染。昆明市政污泥重金属污染以Cd、 Zn为主,工业活动对污泥重金属含量影响较大,加强源头控制是解决重金属污染的根本。

    2025年05期 v.56;No.270 95-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