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用水与废水

INDUSTRIAL WATER & WASTEWATER

  • 1973年
  • 1972年

专论与综述

  • 餐厨废水及其膜滤浓缩液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于巧风;李佩文;杨帆;冯岩;

    餐厨废水成分复杂、污染物浓度高,膜分离技术逐渐成为餐厨废水处理的主流处理工艺。膜分离工艺会产生大量浓缩液,处理难度大。总结了浓缩液的有机物处理和脱盐方法,当前有机物处理技术包括吸附法、高级氧化技术等,脱盐技术则包括蒸发、膜蒸馏、电渗析和正向渗透等。然而,各种技术均存在一定缺点,在实际生产中往往需组合使用以实现达标处理,为餐厨废水及其膜滤浓缩液的有效处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2025年03期 v.56;No.268 1-5+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3 ]
  • 硫铁矿自养反硝化法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吴瑞兵;刘佳乐;高昊;朱兆亮;

    在低碳氮比污水深度脱氮中常面临碳源不足问题。硫自养反硝化技术无需外加有机碳源,通过自养反硝化细菌将硝态氮转化为氮气,具有多种优势,备受关注。综述了近年来硫铁矿自养反硝化技术在污水中硝酸盐去除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基于硫铁矿为电子供体去除硝酸盐的机理和微生物群落分析,总结了影响脱氮效能的因素,探讨了其在污水处理方面的应用场景以及协同其他工艺的应用潜力与局限性,并对该技术的未来工程应用方向和研究重点进行了系统阐述。

    2025年03期 v.56;No.268 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废水处理及回用

  • 两种不同纳滤膜的分离效能研究

    宣亮;汪烨伟;孔韡;梅红;

    为了探究纳滤对高盐废水中一价盐、二价盐和有机污染物的分离效能,实现废水零排放和资源化利用,选取2种不同材质的商业纳滤膜(聚哌嗪酰胺膜和芳香族聚酰胺膜),考察比较了2种纳滤膜分别对一价盐、二价盐、不同有机物以及混合高盐废水的分离效能。对于一价盐的分离,试验结果表明芳香族聚酰胺膜对氯离子的截留率高于聚哌嗪酰胺膜,增加运行压力有利于提高2种膜对氯离子的截留效果。在二价盐分离过程中,2种膜对硫酸根离子的截留率均在99.4%以上,增加运行压力会提高聚哌嗪酰胺膜的硫酸根离子截留率,对芳香族聚酰胺膜的硫酸根离子截留率影响不明显。2种膜对苯酚的截留率均低于9.4%,对盐酸土霉素的截留率均高于95.8%。连续分离混合高盐废水6 h后,聚哌嗪酰胺膜和芳香族聚酰胺膜的膜通量分别衰减5.6%和4.8%,聚哌嗪酰胺膜对氯离子呈现负截留(-1.4%)的现象,芳香族聚酰胺膜对氯离子为正截留(4.4%)。2种膜对硫酸根离子和盐酸土霉素的截留率均较高。聚哌嗪酰胺膜产水和浓水的ρ(Cl~-)/ρ(SO_4~(2-))值分别为545和1.4,芳香族聚酰胺膜产水和浓水的ρ(Cl~-)/ρ(SO_4~(2-))值分别为603和1.4,均满足后续分盐结晶的要求。

    2025年03期 v.56;No.268 1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7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CuO/Cu2O-CF的制备及其电催化降解亚甲基蓝的探究

    薛丁乾;邓春健;张勇壮;邬嘉仪;曾桂生;

    将聚丙烯腈涂敷在碳毡表面使腈基负载在碳毡上,然后通过偕胺肟化和碱性水解,制备出改性偕胺肟碳毡,改性偕胺肟碳毡同时负载有偕胺肟基、酰胺基以及羧基。将改性偕胺肟碳毡作为工作电极,使用不对称交流电电沉积铜,再将电沉积后负载有铜单质的改性偕胺肟碳毡经过高温氧化处理,制备出同时负载有氧化铜和氧化亚铜的碳毡(CuO/Cu_2O-CF电极)。将CuO/Cu_2O-CF电极作为阳极,铂电极作为阴极,电催化降解模拟亚甲基蓝废水,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了电压、亚甲基蓝的初始浓度、极板间距、硫酸钠浓度对CuO/Cu_2O-CF电极电催化降解亚甲基蓝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直流电压为10 V,亚甲基蓝的初始质量浓度为10 mg/L,极板间距为2 cm,硫酸钠浓度为0.1 mol/L的条件下,CuO/Cu_2O-CF电极对亚甲基蓝的电催化降解效率最高,可以达到92.37%。

    2025年03期 v.56;No.268 2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4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氮硫共掺锚定铁单原子生物炭催化PMS降解苯胺

    王宏杰;姚欣泽;董文艺;周婷;韩琦;

    目前用于苯系污染物降解的磁性生物炭催化剂普遍存在制备工艺复杂、二次环境污染、活化效率低等问题,亟待寻求更加绿色、低成本、高效能的生物炭催化剂。以尿素、二苄基二硫和高铁酸钾为原料,通过一锅热解法制备出氮硫共掺杂锚定铁单原子的生物炭催化剂(Fe-NS/BC@SACs)。该材料能有效活化过一硫酸盐(PMS),在0.2 g/L的生物炭催化剂和0.1 g/L PMS存在的条件下,10 mg/L的苯胺在15 min时被完全去除。自由基淬灭试验证明Fe-NS/BC@SACs+PMS体系中存在表面自由基、SO_4~-·、·OH、O_2~-·及~1O_25种活性氧物种。氮、硫和铁之间的协同作用是Fe-NS/BC@SACs能高效活化PMS降解有机物的主要原因。Fe-NS/BC@SACs具有合成方法简单、成本低廉、环境友好等优点,在苯系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025年03期 v.56;No.268 28-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4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O/W型模拟三元采出水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

    高雷;王玉国;王飞;李可;

    实验室制备模拟三元采出水是油田水处理研究的一种重要手段,考察油水质量比、剪切时间、剪切转速对配制模拟三元采出水含油量的影响规律,基于优选配水参数评价所配制的模拟三元采出水的时间稳定性和空间均匀性,为实验室配制三元采出水提供指导,试验结果表明,在油水质量比为16 g∶4 kg,剪切时间为20 min,剪切转速为8 000 r/min的条件下,配制的模拟三元采出水稳定性和空间均匀性良好,静置6 h后配水含油量稳定在50 mg/L左右。

    2025年03期 v.56;No.268 3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芬顿氧化-吸附联合工艺处理PCB废水试验研究

    李松博;黎开明;盛广宏;韦一;梁伟健;刘乐平;李春英;

    针对某园区印制电路板(PCB)废水的生物抑制性的水质特点,采用两级芬顿氧化-活性炭吸附联合工艺对PCB废水进行预处理。研究表明,在废水初始pH值为3.5,H_2O_2与COD_(Cr)质量比为3.5,H_2O_2与Fe~(2+)质量比为3的条件下,经过两级芬顿氧化(每级反应2 h)反应后,COD_(Cr)质量浓度从3 100 mg/L降至480 mg/L,去除率为84.5%;当芬顿工艺中加入非均相催化剂(投加量为10 g/L)后,Fe~(2+)投加量降至原投加量的1/3,COD_(Cr)去除率略有下降,但铁泥产生量显著减少;结合煤质活性炭吸附,在活性炭投加量为5 g/L时,吸附0.5 h后COD_(Cr)的质量浓度进一步降至350 mg/L,总去除率提升至88.7%,预处理后的废水满足纳管标准要求。

    2025年03期 v.56;No.268 4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高盐焦化废水难降解有机物FT-ICR-MS非靶标分析与UV/O3-BAC深度净化研究

    吕新春;吕青檐;张勇;张承锋;沈古体;韩京龙;郝智能;王爱杰;

    针对高盐焦化废水降解困难,难以达标排放或影响零排放结晶盐纯度,而传统以吸附为主的技术存在成本高等问题,基于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MS)对高盐焦化废水难降解有机物进行了识别分析,对比了不同高级氧化工艺对高盐焦化废水的预处理效果,并进一步耦合生物活性炭(BAC)工艺进行深度处理。FT-ICR-MS分析表明,焦化废水中难降解有机物多为氮杂环化合物,极为稳定。UV/O_3-BAC耦合工艺能够将难降解有机物分解,并进一步将其吸附增浓耦合生物降解实现去除。UV/O_3-BAC耦合工艺处理后,生化出水COD和TOC的去除率分别为85%和86%, RO浓水分别为78%和81%,出水TOC质量浓度可降低到20.5 mg/L,实现了深度净化。

    2025年03期 v.56;No.268 47-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5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技术与经验

  • 煤化工废水纳滤分盐零排放工艺分析与改进

    王培功;张继超;尹胜奎;

    煤化工高盐浓水采用纳滤膜法分盐零排放的工艺越来越多,在详细分析常规纳滤膜法分盐零排放工艺的工艺流程、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后的纳滤膜法分盐零排放工艺。结合具体工程项目设计实践,比较了改进后工艺与常规工艺的产水水质、结晶盐品质以及吨水能耗情况,得出产水水质均能满足GB/T 50050—2017《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中再生水回用作循环冷却水系统补充水的要求,氯化钠结晶盐均能满足GB/T5462—2015《工业盐》工业干盐二级要求,硫酸钠结晶盐均能满足GB/T 6009—2014《工业无水硫酸钠》Ⅱ类一等品要求,改进后工艺较常规工艺的电能消耗降低约24%。

    2025年03期 v.56;No.268 5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9 ]
  • 火电厂高盐废水硫酸钙强化结晶系统设计及工程应用

    吴伟栋;丁勇能;钱海飞;易维涛;沈建萍;晋银佳;

    火电厂高盐废水零排放处理过程中,高盐废水的减量化对于降低系统投资和运行成本十分关键。采用硫酸钙强化结晶技术将高盐废水中的硫酸根沉淀去除,能够降低高盐废水的含盐量和COD浓度,并有利于提升膜浓缩系统的回收率,从而降低浓盐水量和末端废水处理系统投资和运行成本。结合某火电厂高盐废水零排放处理系统的运行现状,设计了硫酸钙强化结晶系统,分析了该系统的运行效果和经济性水平。硫酸钙强化结晶系统能够去除高盐废水中的硫酸根含量,膜浓缩系统末端废水减量17.6%,显著提高浓缩液蒸发干燥系统运行稳定性和低负荷工况的适应性,环保效益显著;每年降低高盐废水处理成本达到21.76万元以上,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2025年03期 v.56;No.268 61-65+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碳酸盐岩油田采出水回注水质指标研究

    张宇晨;袁国清;刘伟亮;

    为解决国外某碳酸盐岩油田采出水的回注问题,通过岩心驱替试验评估了水中含油量、悬浮物浓度对地层的伤害程度,针对不同渗透率范围的地层,提出了相应的采出水回注水质指标;通过腐蚀试验确定了腐蚀指数,进行材料筛选以保证采出水回注的安全性。岩心驱替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水中含油量和悬浮物浓度的增加,岩心渗透率显著下降,且不同渗透率岩心的临界伤害浓度存在差异,建议采出水回注指标为:对于渗透率范围分别为1~10、 10~100、 100~500、 500~1 000 mD的岩心,水中含油量分别控制在51.5、 131、 179和246 mg/L以下,悬浮物质量浓度分别控制在24、 32、 48、 64 mg/L以下。腐蚀试验表明,常用的金属材料(如Q235、 A3、N80碳钢及304、 316不锈钢)在模拟地层水中的腐蚀速率均满足行业标准,其中304和316不锈钢表现出优异的耐腐蚀性能。

    2025年03期 v.56;No.268 66-7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8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污水处理厂COD和TOC分析的相关性研究

    陈鑫;曹立坤;

    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水质自动监测仪器的功能更加完备,COD分析仪和TOC分析仪均能够用于监控污水中有机物含量。对某甲醇制烯烃(MTO)污水处理厂中MTO污水、调节池出水分别使用在线COD及TOC分析仪采集数据进行分析,验证了COD与TOC之间存在的相关性,可为工业应用中COD分析仪和TOC分析仪的选择提供参考。

    2025年03期 v.56;No.268 7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大管径供水管网接驳实施要点

    曾小虎;范志;利冠潮;

    在“供水一张网”建设稳步推进的背景下,新旧管道接驳环节已成为水源切换过程中面临的核心挑战。大管径供水管网接驳具有施工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的特点,如何兼顾高效、高质施工,减少对居民生活和企业生产用水的影响,成为供水工程关键问题。以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东莞配套松山湖水厂一期配水管线工程为例,围绕管网接驳难题,从施工前精细筹备到施工中严格把控注意事项,多维度深入论证分析。旨在为后续类似项目提供实操性与指导性兼备的经验,助力提升城市管道建设便捷性,推动效益增长。

    2025年03期 v.56;No.268 7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8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工程实例

  • 某农副产品加工生产废水处理工程实例

    高青荣;张先斌;

    云南某农副产品加工厂位于金沙江边的高原山区,生产废水含有较高浓度的有机物和氨氮,且固体杂质占比高,可生化性较好,设计采用气浮-AAO-MBBR-消毒为主的处理工艺,该工艺在占地面积、工艺流程、运行成本等方面均优于传统处理工艺,具有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处理能效优良、维护成本较低等特点。工程运行结果表明,在进水CODCr质量浓度为3 850 mg/L, BOD5质量浓度为1 745 mg/L,悬浮物质量浓度为425 mg/L,氨氮质量浓度为97 mg/L,总磷质量浓度为25 mg/L,总氮质量浓度为99 mg/L的条件下,出水相应指标分别为41.05、6.98、 7.20、 4.47、 0.38、 10.16 mg/L,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8.93%、 99.60%、 98.31%、 95.39%、 98.48%、 89.74%,出水水质完全符合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一级A标准要求,满足《云南省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及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对流域水体的排放要求。

    2025年03期 v.56;No.268 8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某光伏产业园污水处理厂工程实例

    李棒棒;

    某光伏产业园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为3万m~3/d,废水成分复杂且含盐量高,设计采用两级高密度沉淀池-水解酸化池-两级AO池-高密度沉淀池-反硝化深床滤池-臭氧接触氧化池-滤布滤池的组合工艺。工程运行结果表明,出水稳定达到江苏省DB32/4440—202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A标准,氟化物质量浓度低于1.3 mg/L,可为同类产业园的污水处理厂设计、运行提供参考。

    2025年03期 v.56;No.268 8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西北某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实例

    尹博涵;黄宁俊;王社平;张日霞;王继斌;王怡;

    西北某城镇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为10×10~(4 )m~3/d,生物处理采用卡鲁塞尔氧化沟工艺,现状出水水质执行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一级A标准,提标后要求达到地表水准Ⅳ类水质要求。针对实际运行进水水质与原设计水质存在偏差、现状氧化沟停留时间较短、无有效化学除磷设施及现状纤维转盘滤池运行不稳定的问题,确定采用扩容一期氧化沟、新建高密度沉淀池和反硝化深床滤池的提标改造工艺方案。运行结果表明,提标改造后污水处理厂运行稳定,出水水质达到设计要求。

    2025年03期 v.56;No.268 92-95+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隔油沉淀-气浮-水解酸化-AO组合工艺处理卤制食品废水工程实例

    刘小虎;王干波;

    针对卤制食品废水动植物油和有机物浓度高,固体残渣较多,可生化性较好的特点,设计采用隔油沉淀-气浮-水解酸化-AO组合工艺进行处理。工程运行结果表明,在进水COD、BOD_5、氨氮、总磷、动植物油的质量浓度分别为2 290~2 430、738~767、51~63、7.8~9.2、72~85 mg/L时,经处理后相应出水指标分别为73~87、18.1~22.6、7.9~9.6、2.1~2.5、3~5 mg/L,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6.61%、96.62%、84.64%、72.94%、97.40%,出水水质能够稳定达到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三级标准及园区污水处理厂纳管要求。废水处理直接运行费用为1.82元/t。该组合工艺处理效果稳定,可为同类废水处理的设计提供参考。

    2025年03期 v.56;No.268 96-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