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宣亮;汪烨伟;孔韡;梅红;
为了探究纳滤对高盐废水中一价盐、二价盐和有机污染物的分离效能,实现废水零排放和资源化利用,选取2种不同材质的商业纳滤膜(聚哌嗪酰胺膜和芳香族聚酰胺膜),考察比较了2种纳滤膜分别对一价盐、二价盐、不同有机物以及混合高盐废水的分离效能。对于一价盐的分离,试验结果表明芳香族聚酰胺膜对氯离子的截留率高于聚哌嗪酰胺膜,增加运行压力有利于提高2种膜对氯离子的截留效果。在二价盐分离过程中,2种膜对硫酸根离子的截留率均在99.4%以上,增加运行压力会提高聚哌嗪酰胺膜的硫酸根离子截留率,对芳香族聚酰胺膜的硫酸根离子截留率影响不明显。2种膜对苯酚的截留率均低于9.4%,对盐酸土霉素的截留率均高于95.8%。连续分离混合高盐废水6 h后,聚哌嗪酰胺膜和芳香族聚酰胺膜的膜通量分别衰减5.6%和4.8%,聚哌嗪酰胺膜对氯离子呈现负截留(-1.4%)的现象,芳香族聚酰胺膜对氯离子为正截留(4.4%)。2种膜对硫酸根离子和盐酸土霉素的截留率均较高。聚哌嗪酰胺膜产水和浓水的ρ(Cl~-)/ρ(SO_4~(2-))值分别为545和1.4,芳香族聚酰胺膜产水和浓水的ρ(Cl~-)/ρ(SO_4~(2-))值分别为603和1.4,均满足后续分盐结晶的要求。
2025年03期 v.56;No.268 1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7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薛丁乾;邓春健;张勇壮;邬嘉仪;曾桂生;
将聚丙烯腈涂敷在碳毡表面使腈基负载在碳毡上,然后通过偕胺肟化和碱性水解,制备出改性偕胺肟碳毡,改性偕胺肟碳毡同时负载有偕胺肟基、酰胺基以及羧基。将改性偕胺肟碳毡作为工作电极,使用不对称交流电电沉积铜,再将电沉积后负载有铜单质的改性偕胺肟碳毡经过高温氧化处理,制备出同时负载有氧化铜和氧化亚铜的碳毡(CuO/Cu_2O-CF电极)。将CuO/Cu_2O-CF电极作为阳极,铂电极作为阴极,电催化降解模拟亚甲基蓝废水,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了电压、亚甲基蓝的初始浓度、极板间距、硫酸钠浓度对CuO/Cu_2O-CF电极电催化降解亚甲基蓝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直流电压为10 V,亚甲基蓝的初始质量浓度为10 mg/L,极板间距为2 cm,硫酸钠浓度为0.1 mol/L的条件下,CuO/Cu_2O-CF电极对亚甲基蓝的电催化降解效率最高,可以达到92.37%。
2025年03期 v.56;No.268 2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4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王宏杰;姚欣泽;董文艺;周婷;韩琦;
目前用于苯系污染物降解的磁性生物炭催化剂普遍存在制备工艺复杂、二次环境污染、活化效率低等问题,亟待寻求更加绿色、低成本、高效能的生物炭催化剂。以尿素、二苄基二硫和高铁酸钾为原料,通过一锅热解法制备出氮硫共掺杂锚定铁单原子的生物炭催化剂(Fe-NS/BC@SACs)。该材料能有效活化过一硫酸盐(PMS),在0.2 g/L的生物炭催化剂和0.1 g/L PMS存在的条件下,10 mg/L的苯胺在15 min时被完全去除。自由基淬灭试验证明Fe-NS/BC@SACs+PMS体系中存在表面自由基、SO_4~-·、·OH、O_2~-·及~1O_25种活性氧物种。氮、硫和铁之间的协同作用是Fe-NS/BC@SACs能高效活化PMS降解有机物的主要原因。Fe-NS/BC@SACs具有合成方法简单、成本低廉、环境友好等优点,在苯系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025年03期 v.56;No.268 28-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4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高雷;王玉国;王飞;李可;
实验室制备模拟三元采出水是油田水处理研究的一种重要手段,考察油水质量比、剪切时间、剪切转速对配制模拟三元采出水含油量的影响规律,基于优选配水参数评价所配制的模拟三元采出水的时间稳定性和空间均匀性,为实验室配制三元采出水提供指导,试验结果表明,在油水质量比为16 g∶4 kg,剪切时间为20 min,剪切转速为8 000 r/min的条件下,配制的模拟三元采出水稳定性和空间均匀性良好,静置6 h后配水含油量稳定在50 mg/L左右。
2025年03期 v.56;No.268 3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李松博;黎开明;盛广宏;韦一;梁伟健;刘乐平;李春英;
针对某园区印制电路板(PCB)废水的生物抑制性的水质特点,采用两级芬顿氧化-活性炭吸附联合工艺对PCB废水进行预处理。研究表明,在废水初始pH值为3.5,H_2O_2与COD_(Cr)质量比为3.5,H_2O_2与Fe~(2+)质量比为3的条件下,经过两级芬顿氧化(每级反应2 h)反应后,COD_(Cr)质量浓度从3 100 mg/L降至480 mg/L,去除率为84.5%;当芬顿工艺中加入非均相催化剂(投加量为10 g/L)后,Fe~(2+)投加量降至原投加量的1/3,COD_(Cr)去除率略有下降,但铁泥产生量显著减少;结合煤质活性炭吸附,在活性炭投加量为5 g/L时,吸附0.5 h后COD_(Cr)的质量浓度进一步降至350 mg/L,总去除率提升至88.7%,预处理后的废水满足纳管标准要求。
2025年03期 v.56;No.268 4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吕新春;吕青檐;张勇;张承锋;沈古体;韩京龙;郝智能;王爱杰;
针对高盐焦化废水降解困难,难以达标排放或影响零排放结晶盐纯度,而传统以吸附为主的技术存在成本高等问题,基于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MS)对高盐焦化废水难降解有机物进行了识别分析,对比了不同高级氧化工艺对高盐焦化废水的预处理效果,并进一步耦合生物活性炭(BAC)工艺进行深度处理。FT-ICR-MS分析表明,焦化废水中难降解有机物多为氮杂环化合物,极为稳定。UV/O_3-BAC耦合工艺能够将难降解有机物分解,并进一步将其吸附增浓耦合生物降解实现去除。UV/O_3-BAC耦合工艺处理后,生化出水COD和TOC的去除率分别为85%和86%, RO浓水分别为78%和81%,出水TOC质量浓度可降低到20.5 mg/L,实现了深度净化。
2025年03期 v.56;No.268 47-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5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